指定合作媒体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Food Safety
食品安全
【老马识毒】食品安全负面舆情回顾

舆情是民众对社会中的现象或问题等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其中,食品安全的舆情更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传播能力强。同时,一些食品安全相关的网络谣言、非理性声音也极易引发公众情绪,从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因此,相关部门和专家应及时出面,披露真实可靠的信息,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帮助构建和谐的网络言论环境。在此,笔者对近 3 年的部分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稍作整理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2021 年网红餐厅“一绪寿喜烧”以次充好事件

 

2021 年 9 月,有微博账号爆料称上海第一网红自助餐“一绪寿喜烧”食材以次充好,把比目鱼充当鳕鱼,廉价牛肉冒充澳洲和牛,客人吃剩的刺身回收后混合新鲜的继续使用等问题。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开展专项检查,并立案调查、约谈总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款 50 万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这次网红餐厅的问题是网民举报的,说明了食品安全要依靠群众的监督和参与,监管部门的及时处理也反映了应对舆情的积极态度。

 

2022 年“钟薛高”雪糕火烧不化事件

 

2022 年夏天,“钟薛高”雪糕“火烧不化”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有网友称,“钟薛高”旗下一款“海盐椰椰”的雪糕在 31℃的室温下放置近 1 小时后仍然没有完全融化。随后,网友用打火机点燃“钟薛高”雪糕却烧不化的视频再度引发关注,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和讨论了这些消息。后来主流媒体和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科普解读 :雪糕融化后为黏稠状而不会完全变为一摊水状主要是因为雪糕中固形物含量高,雪糕中添加的卡拉胶有助于雪糕中的乳蛋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对于卡拉胶等食品添加剂有明确的规定,只要在标准规定的限量和范围内使用添加剂,食用安全性是有保障的。随后舆情热度逐渐下降,直至平息。本次舆情事件反映出群众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22 年“巴黎贝甜”无证生产被罚事件

 

2022 年 8 月 31 日,“新浪财经”在微博平台上发布“巴黎贝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无证生产被罚 58 万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有较大粉丝基础的网络用户及自媒体频频发声,表示“巴黎贝甜”在上海封控期间不涨价,是良心店家,质疑上海监管部门的处罚不合情理。随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巴黎贝甜无证生产被罚”的回应》后,相关信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刷屏,使舆情热度再度抬升。在本次舆情事件中,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巴黎贝甜无证生产被罚”的回应》,体现了市场监管部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坚持依法行政、企业享有行政诉讼权利等要义。

 

2023 年“泰国香米”香精勾兑事件

 

 2023 年“3·15 晚会”曝光了市场上一些“泰国香米”并非泰国生产,而是香精勾兑而来的,只要往大米里滴几滴香精,大米就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这样的大米一年能卖出 1 000多吨。涉事企业包括安徽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寿县永良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出售香精的则为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上海枫米实业有限公司。事件曝光后,安徽省和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第一时间对问题企业进行了查处。这次舆情事件反映出添加剂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还任重道远。

 

食品安全负面舆情之所以屡屡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例如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环节中发生的问题,以及餐饮企业整改得片面、不彻底等,除了依赖餐饮企业的自律外,各级监管部门也应从根本制度的落实上加以保障。另一方面,食品安全舆情和政府、企业、专家、媒体等的风险交流程度有关,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因此相关单位有必要在这方面加大重视,不断提高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的应对能力。